近日,在新视界设计产业学院支持下和昆传国际教育学院的帮助下,美术与设计学院2024级定向班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、融合了文化溯源与专业探索的研学征程,开启高校研学实践活动课程。研学行由学院党总支书记、定向班班主任丁同坡和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魏雅洁带队,本次活动以 “窑火里的非遗传承与数字新生 —— 建水紫陶研学行” 为主题,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出行,更是一次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深度探索,一场跨越时空维度的文化溯源与专业淬炼之旅。
同学们勇敢冲破教室课堂的樊篱,以无畏的探索精神真正走进非遗的深邃世界,拥抱广袤无垠的蓝天大地,踏入古韵悠悠的建水古城。在导游充满深情的讲述中,同学们仿若搭乘时光机,回溯历史长河,真切触摸到一砖一瓦背后的厚重岁月与文化脉络。他们放慢匆忙的脚步,以一颗细腻而敏锐的心,在漫步中拓宽视野边界,深刻感知历史镌刻下的斑驳痕迹,体悟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与深远意义,让古老的文化记忆在新时代的语境中重新焕发生机。
踏入享有 “滇南大观园” 盛誉的清代民居建筑群,同学们瞬间被眼前丰富而灵动的空间景观所震撼。在细细鉴赏传统建筑艺术的过程中,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质的飞跃,对建水本土文化的理解也不再流于表面,而是深入到精神内核,古老建筑所蕴含的美学精髓,如同一束束强光,照亮了同学们内心深处对艺术探索的未知领域,点燃了他们不断追求卓越的创作热情。
建水文庙,作为中国南方规模最为宏大的孔庙,承载着儒家文化在西南边陲千年传承的精神密码,是一座不朽的文化丰碑。学院始终坚守将传统融入现代教育的理念,同学们置身其中,仿若穿越千年,与古圣先贤对话,深入研习儒家文化在不同地域的发展演变与深远影响,感受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与感召力,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的教育土壤中生根发芽、茁壮成长。
建水紫陶,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,无疑是本次研学旅程中最为耀眼的明珠。而建水紫陶博物馆,则宛如一扇通往紫陶文化神秘殿堂的时光之门。在这里,同学们有幸近距离欣赏到众多大师的传世杰作,从细腻的线条勾勒到丰富的色彩运用,从独特的造型设计到精湛的工艺呈现,全方位领略建水紫陶文化的博大精深,深刻感悟传统工艺在岁月沉淀中所凝聚的智慧与匠心。
随后,同学们满怀期待地来到研学基地,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紫陶制作全流程体验。从拉坯时对泥性的精准把握,到刻花时对线条的细腻雕琢,从彩填时对色彩的巧妙搭配,到烧制时对火候的严格控制,再到运送时对成品的悉心呵护,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,却也处处彰显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。他们用镜头定格手作工艺品在诞生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,在师傅们耐心细致的指导下,逐渐掌握了紫陶制作的核心技巧,指尖下的泥坯在精心塑造下慢慢有了生命的形态,仿佛在诉说着古老工艺的传奇故事。
紫陶之美,不仅在于塑形的灵动与精巧,更在于装饰的细腻与深邃。在装饰环节,同学们亲手拿起刻刀,怀着敬畏之心体验刻填工艺,小心翼翼地在陶坯上雕琢出心中的图案,再一丝不苟地填入彩泥。每一刀的落下,每一抹彩泥的填充,都承载着同学们对古老技艺的尊重与热爱,也让他们深深折服于这门古老技艺的精致与细腻。在这个过程中,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建水紫陶的独特魅力,更在亲手实践中雕琢出独属于自己人生的 “艺术珍品”,实现了从知识汲取到创意表达的华丽转身。
此次研学活动,昆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4级定向班成功践行了 “田野 + 课堂” 的创新学习理念,将学院构建产教融合全模式的人才培养实践模式落到了实处,为学生们搭建了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、传统与现代的桥梁。期待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,能以此次研学为新的起点,博采众长,融会贯通,将在研学过程中所汲取的灵感、所积累的经验、所培养的审美与技能,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,形成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创作理念,在艺术的广袤天地中,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,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。